2023 年 11 月起,我在中國 AI 大模型公司零一萬物(01.AI)負責 Yi 系列模型的開源及開發者生態工作,親身體驗了 AI 技術日新月異的熱浪,也直面了「抄襲套殼」的爭議。這段經歷讓我們深刻反思:在 GenAI 時代,「開放」的真正意義是什麼?單純開放模型權重,與傳統開源軟體開放原始碼,兩者在精神與實踐上有何本質不同?
本次演講將以這段親身經歷為起點,帶領大家回顧開源軟體的發展史。我們會發現,今日 GenAI 的發展軌跡與過去驚人地相似:從昂貴的算力、學術圈主導的生態,到商業公司的崛起與閉源、開源路線之爭(一如當年的 Microsoft vs. Linux,今日的 OpenAI vs. Llama/DeepSeek)。
然而,歷史並非簡單的重複。當年 PC 和 internet 的普及促成了開源軟體的繁榮,但僅僅降低算力成本,就能催生開源 AI 的黃金時代嗎?我們將探討 GenAI 才有的「數據」難題。
此外,為何 n8n、Dify.ai 等專案採用的「Fair Code」這類非 OSI 批准的授權條款,正挑戰著我們對開源的傳統定義,這究竟是歷史的倒退,還是必然的演化?
最後,我也想討論一個最根本的問題:在 AI 本身就能寫 code 的今天,以人類協作為基礎的開源社群將何去何從?這會是開源精神的黃昏,還是我們共同演化、人機協作新篇章的黎明?
這場演講不僅是對過去的回望與對比,更是一場邀請所有開源人共同參與的思辨,探討在 GenAI 這個新時代,我們如何定義「開放」,並找到共創共治的道路。